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文化传承、保护和发扬的问题。
那么回归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本质是什么?幼儿园教育要把儿童培养成一个怎么样的人?文化是民族之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支柱,但凡涉及教育的问题,都不可能脱离文化,学前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的学前教育理应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针对3-6岁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有明确的要求。
本期大家说,我们呈现朱家雄教授的真知灼见,从文化的视角谈幼儿园教育。在针对幼儿的启蒙学习中,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和文化教育的课程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仅仅是将幼儿的教育过程当成是知识的机械灌输。中国幼儿园教育应该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能持续发展的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做现代的中国人”打下基础。
大部分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人,不太愿意从文化视角去看幼儿园教育,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原因如下:
1.大多数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的教师,其背景与儿童发展理论有关,而非与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宏观理论有关;
我从“铁杆的”儿童立场,逐渐转变为从文化的视角去看待幼儿教育,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许多从事研究宏观理论的学者,他们深邃的哲学思想、思辨的逻辑思维以及丰富的历史知识打动了我,让我站立在一个更为高位的地方,重新审视有关幼儿教育的一切。
在2016年出版的《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一书中,我讲过主要问题之一是:在崛起中的中国背景下,如何为培养未来认同中国文化、中国社会运行方式、中国政体的现代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过分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会导致该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文化和政治处于不适应状态,甚至处于对抗状态;过分强调个体自我发展、自主建构和兴趣的满足,会导致该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当今整个社会制度和现状之间产生矛盾,从而使个体处于尴尬的状态。
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是不可能脱离我国的传统文化、具体国情,去思考和解决自身问题的,可以借鉴和吸取异国文化中关于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阵地。
偶尔浏览人民网,发现了一篇标题为:“孩子‘不爱国’是教育的最大失败”的文章,那是我在2015年的一次大会发言。
这次发言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现实价值”,大致的内容有:“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去喜欢外国了,不热爱自己的国家,不认同传统文化,将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哀与失败。对中国本土文化不屑一顾,甚至持全盘否定态度的‘去中国化’做法,将造成‘文化自殖民’的严重后果。”
这些问题早在多年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已经被发现。例如,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课程中,“集体主义”“团结”“奉献”“自律”这些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词语已被削弱,甚至几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非常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个人至上”的话语。
这样的内容,我早在多年以前多次在各种场合下讲过。讲到中国教育的失败,很多人似乎都很来劲,有人还会用“顶级专家”的口吻加以批评,大致都不外乎中国的教育古板、僵死、没有人性、折腾孩子、剥夺个性等。这样的声音听多了,还真以为中国的教育很失败,中国的教育必须彻头彻尾地改变。
我并不排斥向其他文化、其他国家学习教育经验,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立场必须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国家,因为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自己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不能认同的是,我们培养的人最终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国家不认同、不热爱,而只去认同别人的文化、别人的国家。
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想法和做法,有可能使得我们丢失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吸取外来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的同时,应该更多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占主流的应该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能反映其根本价值的内容。
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常常会有一种误会,认为文化问题太过高深,对幼儿实施的教育没有必要涉及文化问题,如若硬要涉及,也并非幼儿能够懂的,而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让儿童保持“童真”。
有句话讲得很好,那就是“鱼是最后一个知道水的存在的”。鱼生活在水里,没有觉得水对于它而言有那么重要,也许只有让它尝试到了离开水的“滋味”,它才会深切地感悟到水的重要性。
文化与一个人的关系,就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我们都生活在中国文化之中,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生活在那里。好在文化让我们每一个都依然依赖于它,离不开它,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一个人,一旦从母体中分娩,就开始接受文化的熏陶,母亲的眼神、语言、动作等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周围所有的一切,都与文化休戚相关。
如若幼儿教育阶段可以排斥文化对幼儿的熏陶,而去寻找一种纯粹的、普遍适用的内容和方法去培养儿童,那么就形同于放弃了我们自身的教育价值,培养的不是适合自身文化的人。
所以在制定幼儿园课程政策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课程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文化不仅决定了个体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培养人的教育机构的发展方向。文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之一。教育必须达成把儿童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其继承所在国家的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基本目标。
当今,在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在各级各类教育都聚焦于“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正在学前教育领域内兴起和涌动。这种变化符合我国学前教育应有的价值观和根本目的。我国学前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一定会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记得2000年前后,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学前教育)的课程正在制定之中,涉及课程内容的问题,大家会通过争议达成共识。在众多的争议问题中,唯独一个问题是没有引发争议的,那就是所有的编委都同意一定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加入幼儿园课程之中。
后来,在出版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中,第一个主题就是《我是中国人》,在这个主题里,都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在其他的主题中,也多处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这套课程在上海市运用了近20年,整个上海没有另外可选的教师参考用书。现在看来,在幼儿园教育的导向上,上海还是把握得不错的。我多次应各种需要对这套课程进行过描述和评价,都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的第一特色。
上海一直被人认为是国际化的魔都,言下之意是最多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有可能最容易被西化的。但是,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城市,必须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应该维护的是中国的利益,不可去中国化,不可被西化。
这件事情必须从儿童早年的教育开始。我们已经和正在努力地做。幼儿园教育也是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对教育的文化价值去谈“普世性”的幼儿教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涉及教育的一句话道理成为了“教育就是为了快乐”,于是,“快乐教育”成为了“普遍真理”,成为了“正确理念”,成为了教育追求的目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甚至成为了“大众”(近些年来,教育似乎成为了人人都能批评的对象)批评教育的立足点。
正因为这句话成为了道理,而且成为了不可质疑的道理,于是,这句话演绎出了众多的学前教育道理,诸如“教育要追随儿童的兴趣”“教育要以儿童的需要为导向”“儿童的事情儿童自己做主”“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取西方文化中合理因素的说法和做法应该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得到宣传和实施:
在教师层面,让教师明白“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我们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该‘放’即‘放’,该‘管’就‘管’”……
在幼儿层面,让幼儿认同“我是‘大家’中的一个”“我要按照‘规矩’做事”“我帮别人,别人也帮我”“我很行,别人也很行”“我要为别人的长处喝彩,我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幼儿园开展爱国教育是其课程具有文化品性的重要体现。爱国教育是最为直接地体现文化价值的教育。“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爱五星红旗”等,这些都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教育要点。
任何一套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必然都是基于儿童发展特点设计的,也都以追求幼儿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
但这套课程要激发孩子怎样的情感,对于自己、他人、周围的环境,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抱有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却是一个文化价值选择的过程。
因为教育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孩子当下和未来生存问题,这是技能训练(或者是职业教育),教育还要解决的是孩子选择以怎样的态度去生活,给他们思考自己如何成为一个文化人的思维工具,打下他们最初的情感底色。
建议幼儿教育工作者也能从文化的立场去审视幼儿教育,那么也许会看到更多十分精彩的“画面”。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儿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帮助他们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我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则可从小开始通过启蒙教育初步培养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初步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打下基础。
儿童的发展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陈鹤琴先生早年在论及他提出的“活教育”的目的论时就明确指出,“活教育”是要教育儿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
培养现代的中国人,要结合时代要求延伸阐发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历来具有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功能,本来就应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幼儿园教育时,不难发现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文化适宜性之间的问题,幼儿园课程改革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某些理论或理念出发,盲目地去追求和推行所谓理想的东西,在吸取外来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的同时,要更多的注意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认识和尊重中国文化的隐性文化逻辑,在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中,学习来自其他文化中适合本土幼儿园教育的各种元素,为的是改变自己文化中不适宜的方面,而不是为了实现“文化自殖民”。
本文作者: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授权转载自人文幼学公众号(ID:rwyx20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地理思想】地理中的过渡性思维+尺度思想 ,太重要了,高考地理中的平衡思维
【几何地理】高考地理中的正午和子夜太阳高度!图解证明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教育聚焦】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了早恋现象?班主任说出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好孩子到底是不是夸出来的?
掌阅 iReader Smart 5C 10.3 英寸彩色墨水屏阅读器预售,3599 元
Linux准备支持基于RISC-V的Framework Laptop 13模块化电脑九游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