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官网“只有学问做得真、课堂付出得真,对待学生感情真,思政课才能真正讲活讲透,入脑入心。”谈起思政课,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洁深有感触。
身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刘洁用“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要求自己,研究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将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真理的力量。
刘洁常常跟学生讲,要好好做个读书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读书明理之君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刘洁1983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一个农村家庭,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武邑县还是贫困县,但当地比较重视教育,知识改变命运也成为每个家庭努力的目标。时至今日,刘洁仍记得父亲在她上小学时说的那句话:“虽然我们家穷,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你一定要好好读书,等长大了,要当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当老师的梦想就此在刘洁心里种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高中时,刘洁特别喜欢阅读,她业余时间总是喜欢抱着一本书,在书海中感受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启迪。2003年,刘洁成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本科毕业后,她不断给自己“充电”,在硕博期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在勤学苦读中体味思政魅力,感受真理的“味道”。
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洁以教师的身份走上清华大学的讲台,那一刻,她既紧张又兴奋,当看着教室里认真听课的学生,原本紧张的心也逐渐放松下来。刘洁说:“课堂上气氛很热烈,同学们很爱听,课后还有同学专门过来和我讨论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清华大学的那次试讲,让刘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锻炼中进一步坚定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思政课怎么讲,讲什么内容?刘洁认为,只有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聂婷屹说:“和刘老师聊天时,她提出对工科学生专业进行课程设计,融入‘科技+思政’的想法对我触动很大。”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增强吸引力,刘洁站在为学生当好引路人的角度,探索出了对话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是刘洁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该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刘洁的思政课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引发思考。在一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刘洁问:“同学们,你们买过白菜吗?现在市场上一棵白菜的重量是多少你们知道吗?你们知道一棵白菜重达100多斤是真还是假?”一连串设问,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刘洁因势利导对“运用理论与实践、事实与数据”等方面组织讨论,在进行点评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刘洁认为,学生爱听的思政课需要达到心灵上的共情共鸣,才能将道理讲深讲透,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为提升学生思政课堂的前排率、到课率、抬头率,刘洁不断摸索思政课教学方式,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团队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聚焦社会热点事件、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疑点,通过精心策划布局,综合运用对话互动式、启发式、专题式、视频连线等多种教学手段,力求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有所收获,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亦师亦友,潜心育人。课堂上,她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引导者。课堂外,她主动融入学生当中。“刚开始,我有点怕刘老师,觉得她很严厉,后来通过聊天慢慢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她是一个特别有思想的人,我是工科学生,能感受到她一直在向我们靠拢。我觉得我们的关系不局限于师生,也是好朋友,她还经常跟我们分享她上学时的经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袁鸿媛说。
“老师,我想去支教,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偏远山区的学校做一点事,但我不知道适不适合我?”刘洁看到这名学生对支教工作的向往和困惑。她说:“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在课堂上我跟你们讲过本禹志愿服务队的故事,也鼓励同学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工作意义重大,一些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文化相对落后,如果决定要去,就要提前规划和安排,支教能改变一群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地方的教育生态,这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一些新入学的学生因知识面不足、视野不够开阔,无法按要求完成课后实践作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困难,刘洁利用课余时间,搭建了“久而久思行善政”和“久而久思学善政”两个学习平台,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挑选文字、视频、课堂展示等作品推荐给学生参考,为学生解答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惑。在教学的道路上,刘洁一直努力成为青年学生追光路上的“点灯人”,她以熹微灯火,点燃滚烫星河,让每颗星星都能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