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海淀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效落地,深入推进海淀科技引领型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2023年4月25日,“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训(四)暨劳动课程建设论坛”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由海淀区教委德育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全区劳动教育特色校的干部教师以及区劳动教育带头人参与本次论坛。
海淀区教委德育科陈文远科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林秀艳副校长出席活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黄琼研究员,人大附中劳动教育教研组组长、北京市特级教师李作林参会指导。会议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陈文远科长对参会教师表示欢迎。他强调,海淀是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以“科技+”劳动教育为特色。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德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全区教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属性,增强劳动育人功能,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对自我、家庭、学校、社会、生命的深层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立足区搭建的劳动教育“四梁八柱”,以劳动课程为主导,积极统筹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做到立足全局看劳动教育,以大劳动教育观系统推进。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刘丽丽老师以《科技与生产劳动任务群融合的关键与策略》为题作报告。她首先指出,“科技+劳动”是指向创造力养成的劳动,并从课标要求、区域特色、现实挑战三个方面提出科技与生产劳动教育紧密融合的可能。其次,就科技与生产劳动任务群融合的类型,她从理念、方式、场域和成九游会网址大全果等方面做梳理,系统介绍科技赋能下生产劳动教育的四种形态。最后,她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科技与生产劳动任务群融合的可行策略。
在“科技+”劳动教育的实践中,海淀各校创新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在本次论坛中,羊坊店中心小学、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分别作交流发言,分享学校在科技助力下劳动项目、劳动任务群、劳动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羊坊店中心小学科任组组长闻竹老师以《科技+生产劳动项目设计与实施》为题作分享。她表示,学校特别注重科技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构建形成五大劳动教育场域,基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形成低、中、高学段一体化贯通的劳动项目。并以“城市之光”劳动项目为例,分享了学生将设计城市智慧路灯为切入点,完整经历劳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践探索、展示评价等全过程,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热情,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刘文文老师以《科技+生产劳动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为题作分享。她提到,学校科技+生产劳动任务群的设计遵循劳动素养发展要求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简单劳动侧重学生科技兴趣培养,复杂劳动着重技术渗透,创造性劳动发展学生科技综合应用能力。在生产劳动任务群实施中,不同任务群各有侧重,其中,农业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科学劳动的观念;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则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侧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传统工艺制作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欲;工业生产劳动注重学生形成科技类成果,提升劳动能力。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李涛主任以《新劳动 新力行 新创造》为题作分享。他表示,学校连续27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践行科技立校、发展科技特色是学校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基于劳动课标与育人特色,学校确立“新劳动、新力行、新创造”的“三新”劳动教育理念,建构“鼎新生活家”“鼎新农艺家”“鼎新创造家”“鼎新服务家”的劳动课程结构以及学段进阶的劳动清单。同时,在课程实施中,形成立体化育人路径,包括大中联动一体化育人、学科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式学习创新育人、沉浸式体验实践育人。
工作坊研讨环节,李俊鹏主任先以问题“新课标背景下,学校生产劳动开展了哪些深入、有特色的项目?”引导大家思考。大家讨论活跃,现场气氛迅速热烈起来。随后,结合主旨报告与案例分享中的要点,他带领大家聚焦研讨任务“学校生产劳动任务如何加强科技特色,具体策略方法?”展开充分讨论,并形成研讨成果交流分享。
在展示分享中,老师们结合具体的劳动项目,从项目目标、内容设计、项目实施、环境创设、文化构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融入的要点。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强科学探究在项目中的设计,让学生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现真实的劳动问题,并在实践探究中去创造性地解决;充分借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丰富劳动项目开展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劳动潜能。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黄琼研究员、人大附中劳动教育教研组组长李作林老师作点评指导。专家对大家分享交流的内容全面分析评价,充分肯定老师们在科技+劳动教育上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
◆ 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这是劳动课程育人独特价值的重要体现,教师只有把握住劳动教育的重点,才能正确发力。
◆ 引导学生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创造性劳动过渡。在这一过程中,真实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特别重要的。
◆ 科技没有高低之分。关键要引导学生挖掘科技背后的智慧付出,抓住科技融合的本质。
◆ 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这是劳动课程育人独特价值的重要体现,教师只有把握住劳动教育的重点,才能正确发力。
◆ 引导学生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创造性劳动过渡。在这一过程中,真实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特别重要的。
◆ 科技没有高低之分。关键要引导学生挖掘科技背后的智慧付出,抓住科技融合的本质。
黄琼老师表示,本次研讨会高水准,振奋人心。主旨报告对不同劳动教育内容育人价值和功能深入分析,对于科技融入生产劳动教育有理性思考,指导性强。学校案例深刻彰显劳动育人功能,也有鲜明特征,包括:
◆ 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劳动需求,基于需求进行深入实践探索。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区别在于它是基于儿童经验的设计。因此,通过设计开放、丰富的劳动任务让孩子有深入思考、反复体验尝试、精益求精的机会。
◆ 长周期开展劳动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少而精,教师要敢于放长任务时间,让孩子在全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
◆ 善于引导孩子反思实践过程。 劳动项目是开放的,每个孩子解决问题的路径不同,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劳动实践过程中提升、改进的空间。
同时,黄琼老师启示大家,不要将科技与出力流汗对立,看似简单的劳动任务,其背后蕴含着科学理性、科技元素和科学思维。因此,在劳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挖掘育人价值,在科学理性、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去引导孩子思考劳动如何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才能真正落实劳动素养培育。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作总结讲话。她表示,义教劳动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劳动课程正式纳入国家课程。从课标、课程再到课堂层面的转化落地,课题研究是关键,对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有效落地发挥巨大作用。
劳动教育开展要基于校情,坚持问题导向,教师要找准学校劳动教育设计与实施存在的“真”问题,通过精准化选题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并列出十大研究问题启发大家思考、行动。
包括劳动活动、劳动项目、劳动任务群,再到学校整体劳动课程体系建构,都要一体化地设计实施,从育人价值、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要素整体思考、系统设计。
教师在劳动教育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建立成果意识,不断转化形成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持续优化,基于行动研究持续迭代。
劳动教育开展要基于校情,坚持问题导向,教师要找准学校劳动教育设计与实施存在的“真”问题,通过精准化选题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并列出十大研究问题启发大家思考、行动。
包括劳动活动、劳动项目、劳动任务群,再到学校整体劳动课程体系建构,都要一体化地设计实施,从育人价值、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要素整体思考、系统设计。
教师在劳动教育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建立成果意识,不断转化形成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持续优化,基于行动研究持续迭代。
本次论坛为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培训之一。会议聚焦劳动课程标准,立足海淀科技引领型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的定位,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要求,帮助全区教师有效开展劳动课程建设,持续提升劳动课程品质。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将在海淀教委德育科的指导下,推动劳动课标落地实施,持续服务全区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