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里区普惠性幼儿园不断增多,等级也增高了。图为湖里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
湖里区逐步形成“一园一品,一品一优”多样化办园格局。图为湖里幼儿园的运动小达人。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通过国家验收的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厦门湖里区位列其中。
湖里区也是福建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此次全国共有56个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通过验收。
用大白话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评估,是为了说明“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从0到1,从1到5,从5到57——这既是湖里区37年发展历程中公办园数量的变化,也是该区学前教育“三步并一步走”快速发展的一个具象表达。
不过,仅仅从公办幼儿园数量来看湖里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是不全面的。近年来,湖里区学前教育发展被认为是“华丽转身”——完成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普及普惠向高质量目标迈进,实现百姓“有园上,上好园”。
1985年湖里幼儿园开办,这是湖里区第一所公办幼儿园。不过,湖里区公办园个位数,维持了很长时间——2007年以前,湖里区只有五所公办园,人称“五朵金花”。
2018年以来,湖里区公办幼儿园建设驶入快车道,被形容为“三步并一步走”——新建16所公办园,回收2所公办园,12所公办园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也就是说,近几年来湖里区新建公办园总数,是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总和。全国公办幼儿园建设曾一度放缓,近年来,湖里区委区政府则开足马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扭转“上个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还贵”的局面。
目前,湖里区有公办园57所、民办园73所,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4.78%,较2018年提高30.92%;普惠性幼儿园116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园59所),覆盖率达到94.21%。
不仅普惠园多,幼儿园等级也提高了——现在,湖里区有省、市、区级示范性幼儿园71所,示范率达到70.84%,这意味幼儿园不仅有量,还有质。
在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不够多时,对于无证园,主管部门陷入两难:如果取缔它们,孩子要分流到哪里去,但如果将它们转正,不少幼儿园连消防都不过关。
湖里区一度也面临这个困境。2018年,该区开始无证园专项治理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当时湖里区有150所无证幼儿园。
现在看来,湖里区以极大勇气和智慧开始无证园专项治理,采用有堵有疏策略,一年后交出高分答卷:经整改达标后正式审批62所,关闭88所,让无证园成为历史。
小区配套幼儿园转公办,是湖里区啃下的另一根硬骨头。有一阵子,不少小区都是“穷人”长了个“富身子”——小区的配套幼儿园没有公办园,只有高收费的民办园,这里有历史原因,例如,幼儿园建成后没有交由教育部门开办,而由开发商等出租给民办园办学。
2018年起,湖里区对全区55所小区配套园进行摸底,排查出15所需要治理的幼儿园,并采取无偿移交教育部门办园、转型为国企办园或普惠性幼儿园、就近补建公办园等办法,最终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禾盛幼儿园是其中一所,它的前身是一所民办园,也是湖里区水晶森林小区的配套园。2020年6月,经湖里区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这所民办园转为公办园。
庄志勇住在水晶森林小区,在他的孩子的幼儿园从民办变为公办后,他立刻感受到了变化:每月孩子保教费由2600元变成了420元。
不过,在庄志勇看来,改变的不仅是保教费,还有办园质量:“现在幼儿园就像是在一个小树林里,孩子们的活动场地更大了,各种兴趣活动也越来越多了。”
湖里区教育局介绍,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新建小区依标配建的6所幼儿园已全部移交办成公办园。
与此同时,湖里区鼓励办园条件较好的规范性民办园加入普惠园行列,并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扶持,2023学年共拨付分级收费财政补助资金10371.76万元。
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再怎么快马加鞭,湖里区公办园的建设速度,还是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这也意味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必须就读民办幼儿园。因此,民办幼儿园办得好不好,变得比以往更重要。
一直以来,湖里区通过“小片区管理”,让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手拉手”来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每学期开学,民办幼儿园填写需求表,描述最想得到什么项目的指导和帮助,使得公办园的帮扶更加有针对性。
应该说,幼儿园的小片区管理,并不是湖里区独有,不过,该区很快创造出了“湖里经验”——把督导和原有公民办园共建片区融合起来:公民办园划分为6个督导片区,每个片区设1名总督学,以问题为导向牵头指导各公民办园规范办园行为,通过多形式研讨解决片区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提升辖区内幼儿园的办园品质。
责任督学被称为“第三只眼”,也就是说,湖里区将督导和帮扶结合起来,相当于在民办幼儿园安装“高清探头”,不仅能发现问题,将帮扶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片区督导加以落实,而且,责任督学参与民办园年检、审批、定级、降级、关闭等,还可以借助行政力量督促整改,提升帮扶成效。
湖里街道片区是其中督导片区之一,该片区民办园老师一度频繁流动,督学通过以“督+查”提高民办幼儿园老师工资待遇,以“督+帮”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以“督+导”增强民办园教师队伍凝聚力。
近年来,这个片区民办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从过去六成增加到现在接近100%,教师人均教龄提高到6.67年,最高16年。
2022年6月,厦门市教育局在湖里区开了现场会,把各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校、幼儿园和小学的代表,带到湖里,看看湖里是怎么做幼小衔接。这里有个背景,2022年秋季起,教育部要求全面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现在看来,两年前的这个会议也是湖里区试点幼小衔接成果小展示——在湖里区,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带幼儿园孩子到小学转悠半天。
当天,湖里区三对省级幼小衔接试点校(园)介绍他们是怎么做幼小衔接。有个细节耐人寻味。当时,小学和幼儿园并不是自己介绍自己,每次上台都是一对:一位是小学校长,一位是结对的幼儿园园长,他们的介绍是交互进行的,不仅介绍各自的做法,还分别站在对方的立场,如小学校长说幼儿园为幼小衔接做了些什么,幼儿园园长说小学是怎么做的。
从这也可以看出湖里区幼小衔接的成果,过去,在幼小衔接上,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经常站在对面指责对方——小学老师抱怨幼儿园老师不教,幼儿园老师抱怨小学老师走得太快。
总的来看,湖里区从课程、环境、作息、评价等方面切入,已经形成“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湖里方案。例如,小学局部进行“幼儿园式”改造,湖里区幼儿园老师走进小学,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一起对环境进行了“幼儿园式”的改造,室外除了增加滑滑梯,以及大型攀爬设施;室内则设富有游戏性的活动区域,延续幼儿园的特点。
湖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小校区)把一年级的黑板高度降低了,班级主题设计也更卡通化,一年级的公共空间开设乐高角、手工角,书吧增设捏彩泥区域,给孩子们增加一些游戏空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认为,湖里区实现了幼小衔接缓坡度、降难度、慢速度的明显成效,他说,“湖里区给我们信心——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今年1月,湖里区教育局举办全区幼儿园课程建设质量提升“3+2+2”研究共同体启动仪式暨项目研究论证会,人称“东西南北中”会议。
所谓的“东西南北中”指的是湖里区教育局请来自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帮助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质量。
湖里区成立的“3+2+2”研究共同体,指的是在全区范围内遴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及成员,组建7个研究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有4到6所幼儿园参加,围绕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抱团研究、共同成长。
不同共同体,研究方向也不同,其中,有3个与课程有关,分别是“生命健康”“生活实践”“混龄教育”;2个延展课程研究共同体,分别是“托幼一体化”与“普教和特教融合”;还有2个研究共同体主要针对教师队伍,分别是“青教领航”与“男幼师”。
湖里区教育局认为,通过共同体的研究,将推进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形成“一园一品,一品一优”的优质教育样本,最终是为了“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园”。九游会网址大全